
在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與波蘭總理貝婭塔 席多(Prezes Rady Ministrow)兩位歐洲女強人的見證下,號稱工業奧斯卡的2017年漢諾威工業展4月24日在德國正式揭幕。除了聚焦工業科技的創新與應用外,全球性的工業產業鏈與跨區域合作也是展覽的重點,要讓工業4.0(Industry 4.0)在全世界開花結果。
今年是漢諾威工業展第七十周年(1947~ 2017),為了紀念這個里程碑,德國主辦單位特別在23日的開幕晚會上撥放了一段紀念影片,告訴世人漢諾威是如何從戰後的廢墟,化身為領導全球工業的重鎮。梅克爾在致詞時表示,第一屆漢諾威展在1947年舉辦,對當時的德國而言是非常艱困的,當時約莫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二年,德國仍處於破碎之中,幾乎沒什麼德國的製造商參加,但如今德國製造已成為展覽的焦點。
波蘭是本屆漢諾威工業展的主要夥伴國家,作為崛起中的歐洲國家,波蘭在工業製造與科技發展上也正急起直追,總理席多親自帶領了多家領先的工業科技業者,向世人展現波蘭在科技領域上的成果。席多表示,她非常榮幸能夠參加漢諾威工業展,向德國和來自全球的科技先進一同見證最新的科技趨勢,而她也期許除了科技上的合作,企業與國家能透過此展進行更多的跨區域交流。
除了波蘭外,還有數個國家的名字被提到,美國,日本,中國等,這波由德國帶起的工業4.0趨勢將在今年進一步被落實在全球領域,並實踐出更具體的應用與解決方案。
漢諾威工業展七十年歷史
自1947年創始以來,一年一度的漢諾威工業展已走過了70個春秋,發展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工業博覽會。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后,德國經濟面臨諸多困難。為了擺脫經濟困境,德國積極向外界展現德國工業界的復甦潛力,加強往來,吸引資金。漢諾威政府於1947年8月舉辦「漢諾威出口博覽會」,成為漢諾威工業展的發端。
首屆「漢諾威出口博覽會」為期逾20天,場地位於該市南部一座工廠的空置廠房中,當時只有5個展廳,參展商達1300餘家。展覽期間各方共簽訂1900餘份訂單和商業合約,涉及金額超過3000萬美元。
該博覽會創辦短短幾年後,就開始吸引外國廠商前來參展。1961年,博覽會正式更名為「德國漢諾威工業展」,並逐漸成為國際先進工業技術的展示舞台。20世紀80年代,隨著工業展規模不斷擴大,部分產業從中分離出來,單獨設展。其中最成功的就是1986年起單獨舉辦的德國漢諾威數位科技展(Global Event for Digital Business - CeBIT)。
在2011年的漢諾威工業展上,德國專家提出由互聯網帶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的概念由此成為近年來歷屆工業展的持續熱門話題,並不斷在這一舞台上呈現新進展。
資料來源:
http://www.cei.asia/article/korea-bureau-strengthens-event-support-programme/43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