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刊日期: 2020/08/17
           公會紀要              
本會於本(109)年8月10日假臺北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第五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
第五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由黃潔儀代理事長主持,邀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李冠志副局長及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林世榮科長致詞,表示政府對會議展覽業的重視,出席之業界先進超過百人。

會中改選理監事及理事長,由邱揮立處長(台北世界貿易中心)獲選第五屆理事長,另亦選出杜承華、王崑池及周祖誠為副理事長,林毓桂為常務監事。

會後辦理餐敘,出席貴賓包含貿易局李冠志副局長,台北市政府黃珊珊副市長,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林崇傑局長,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劉奕霆局長以及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何怡明局長,嘉賓雲集。

本會第五屆理監事名單:https://texco.org.tw/news/172
           資訊布告              
一、轉知亞洲航空 (股)公司「亞洲航空故事館展示及空間規劃設計製作案」公開招標案公告
委託內容重點節錄
亞洲航空故事館係設置於亞航營運大樓新建工程之內部空間(面積約 220 坪,挑高四層樓),承商應於上述新建工程設計階段即配合亞洲航空 (股)公司及委託之建築師事務所團隊,充分參與主體工程細部設計,將故事館相關需求納入,並於後續配合主體工程進度排定故事館進場施工時點 (主體工程預計 109 年 11 月設計完成、110 年 2 月動工、112 年 4 月竣工)。
  • 標案預算(含設計監造及施工):新臺幣 24,000,000 元(含稅)。
  • 投標截止日期:2020/09/21 (郵戳為憑)。
  • 收受投遞文件地點:一律採用通信投遞,71755台南市仁德區仁愛里機場路1050號 (收件者:總務組) 。
  • 現勘截止日:請有意願之廠商主動洽標案公司聯絡人申請現勘,惟至遲應於2020/09/04前完成現勘。
  • 履約期限:詳如招標說明書及投標須知。
  • 投標截止日期:2020/09/21 (以郵戳為憑)。
  • 附件下載
  1. 投標廠商切結書
  2. 採購契約(亞航故事館)
  3. 招標說明書及投標須知(亞航故事館)
  4. 招標公告(亞航故事館)
  5. 外標封
二、轉知外貿協會於本年8月28日舉辦「2020年國際會議大師營(ICCA Master Camp)」,敬邀踴躍報名參加。
此次COVID-19重創全球經濟,會展業為本次受影響最嚴重之產業之一,本次活動主題爰規劃聚焦「COVID-19對會議活動的影響及因應」,邀請國際會議專家與我會展業者,首次採雙向視訊之科技方式進行交流。會議中除探討辦理虛擬會議等因應疫情方式外,也將激盪疫情後重返會議市場之策略及作法,強化我國會議業者爭取後疫情時代商機的能力。

本活動歡迎具會展實務經驗之NGO、PCO、中央與地方政府會展推動單位人員、國際飯店與會展場地經營者、大專院校會展相關科系之教師及具CEM、CMP或CIS證照之會展產業人士報名參加,透過吸收新知、交流人脈及激發創意,共同成長。
           會展新訊              
一、紓困3.0預算遭卡 經部爭取動用部分解套
立法院二次臨時會喊卡,政府紓困3.0預算審查恐延宕。經濟部長王美花8月14日指出,經濟部將依特別條例規範,向行政院報請先動用部分經費,協助產業紓困,只要獲得政院同意,就可先受理第3季紓困申請。其中,製造業紓困約要新台幣100至200億元,會展業則需20億到30億元。

王美花表示,經濟部原盼紓困3.0追加預算能在立法院二次臨時會通過,但立法院昨已決定二次臨時會不開;當前國際情勢仍不好,製造業與會展廠商都在等待第3季的補助資金,若等立法院開議後才處理,恐怕廠商要等到9月、10月才能獲得紓困。王美花說,依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1條規定:「為因應各項防治及紓困振興措施之緊急需要,各相關機關得報經行政院同意後,於第一項特別預算案未完成法定程序前,先行支付其一部分」。

王美花坦言,目前受理案件仍掛零,若預算拿不到,恐影響相關製造業、會展業及進出口貿易商。因此,經濟部決定先動用一部分經費,並於近日內報行政院同意,若順利爭取行政院支持,便可先行受理製造業、會展產業的紓困、撥款補助。

針對紓困3.0,經濟部編列1,376億元追加預算,其中,規劃7月至9月員工薪資與營運資金補貼,編列378億元,補助對象以製造業與相關技術服務業、會展產業、進出口貿易服務業為主。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4781962
二、國際交流不中斷 智慧城市首長高峰會線上首發登場
受到全球疫情持續擴大影響,台北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SCSE)中最具影響力的智慧城市首長高峰會(Smart City Mayors' Summit),今年在8月改以三場線上論壇進行。三場論壇業已邀請各國參與,預計吸引至少350位全球市府及產業代表上線。本論壇同步開放全球觀看直播。

台北市長柯文哲8月13日出席首長高峰會論壇記者會表示,這個論壇從3月延後到現在舉辦,而且仍無法進行面對面的實體展示,但改採線上方式舉行,或許能為會展產業尋求突破。

柯文哲:『我們今年有幾個方式,一個是視訊,另外一個是透過AR、VR的方式來做場館的介紹,至於媒合會,我們也比照這個方式來處理,所以我們也在嘗試讓會展產業因為疫情受到嚴重阻礙的時候,我們到底有沒有一個突破的方法,所以今天也是一個會展產業在後疫情時代突破的一個試驗場域,我們就看看今天的效果怎麼樣。』

柯市長表示,2016年起台北市加入 SCSE 成為共同主辦單位,開始舉辦智慧城市首長高峰會並受到好評,來台參加高峰會的城市首長逐年增加,於2019年即高達128位成為台灣進行城市外交新模式。

每年高峰會的重頭戲即為分享北市智慧城市創新發展,而2020重點即聚焦於城市「科技防疫」經驗分享與交流,以「因應 COVID-19疫情影響所造成全面性影響,該如何讓城市恢復正常運作?」、「而受疫情阻斷的全球化發展,又該如何以創新應用持續的促進城市經濟的增長?」兩大主題為議題,將台北市成功經驗分享給其他面對COVID-19疫情嚴酷挑戰的城市首長們,讓這全球最具規模智慧城市交流平台在這非常時期發揮最大效益。

「2020智慧城市首長高峰會」首場由來自歐亞區:捷克布拉格、南非米德瓦爾、土耳其伊茲密爾、法國阿爾卑斯大都會區格勒諾布爾、波蘭格丁尼亞市、匈牙利布達佩斯及俄羅斯創新局等城市首長與柯市長跨海對談,其中布拉格市長與格勒諾布爾區區長都曾因智慧城市展訪台交流。

此外,透過這次創新轉型,2020 Smart City Summit & Expo Online 讓台灣與全球持續地接軌,線上活動已從6月開始,陸續推出一系列智慧城市虛實整合活動,「2021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進行宣傳及展覽效益延伸,雖然疫情變化無常,但台北與各國交流不中斷,希望後續彼此合作更加緊密。

資料來源:
https://times.hinet.net/news/23011679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4779356
三、機器人與自動化展登場 753廠商鎖定5大領域
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TAIROS)與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Automation Taipei)將於8月19日到22日,在南港展覽館登場。展覽規模達2800個攤位,共有753家業者參展,展出項目鎖定5大領域,包括上銀、東元、台達電、研華等大廠共襄盛舉。

主辦單位表示,儘管受到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衝擊影響,本屆展覽規模仍達2800個攤位,共有753家業者參展。展出項目包括智慧製造、智慧服務與商業應用、服務型機器人、AI人工智慧、關鍵零組件等5大領域。上市櫃廠商包括上銀、東元、台達電、研華、直得科技、台灣氣立、大銀微系統、全球傳動、和椿科技、信錦、盟立、廣運、均豪等共襄盛舉。

展覽期間將舉辦TAIROA系列國際論壇,其中包括CEO論壇,邀請穩懋半導體、上銀、東元與研華,一同分享多變市場下的企業因應與策略。展覽期間也將舉辦工業機器人大未來論壇,集結機器人品牌業者包括發那科(FANUC)、艾波比(ABB)、庫卡(KUKA)、史陶比爾(Staubli)、達明機器人(TM Robot)等,針對機器人未來20年應用與產品發展進行分享。

此外展覽期間也將舉辦機器人國際標準論壇,邀請ISO國際標準制定主席分享機器人標準發展趨勢以及發展進程。科技部智慧機械創新館也將在展會期間登場,展出科技部5大智慧機械專案計畫成果,整合創新能量,建構符合市場需求與服務能量的智慧機械產業新生態。

國際機器人聯盟預測2021年服務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178億美元。依據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如此龐大的高齡人口,延伸出居家陪伴和照護、智慧零售、家務機器人、醫療照護等商機。

資訊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4785594
四、台廠PCB投資升溫迎商機 TPCA Show 10月擴大舉辦
為助推台資PCB廠高階採購需求,加上台灣已具備供應鏈完整的優勢,全球指標設備與材料商在台都設有分公司,在此強大需求下,也確立TPCA Show 將於10月21至23日假南港展覽館一館舉辦的決心;第21屆「台灣電路板產業國際展覽會」將串聯PCB產業供應鏈,全面展示高階製造優勢。

全球指標展商如新武機械、東台精機、奧寶科技、弘亞國際、連達國際、聯策、迅得、達航、得力富、大族、麥遜、志聖、牧德、大量、浩碩、佑能、富莉、瀧澤、阿托、尖點…等,對展覽的商機媒合與交流等需求非常強勁,按計畫持續參展並將推出電路板先進製程技術所需之各項先進技術解決方案。

著眼5G商機已經發酵,台廠PCB供應鏈為了迎接商機,海內投資也加速佈局,根據TPCA統計,2020年台資PCB製造與原物料廠商,今年起將陸續啟動海內外總投資額將突破千億新台幣,為了能符合高速運算的先進製程需求,紛紛進行設備汰舊換新或新廠投資計畫。

如除了大陸廠外,台灣加碼高階製程的動向更令人期待,如欣興與同欣電子的桃園新廠計畫、臻鼎併購先豐通訊、相互電子、台郡科技、景碩、南亞塑膠加碼銅箔廠等,預期再次帶動高階設備與材料等周邊產業龐大商機。

值此全球疫情發展不確定的時刻,所幸台灣電路板產業鏈具有全球距離最近且完整的上下游供應鏈,面對產業強大的需求,TPCA Show今年更將盡全力助推台灣PCB發展「高階製程、突破先進技術」之新產品與技術交流,全方面架構採購、新品發表與商機媒合各項平台。

今年展期規劃「SMT表面貼裝專區」-首度與美國IPC攜手合作,共同打造「SMT表面貼裝專區」,以期力促SMT相關指標廠商加入,進而強化台灣電路板產業供應鏈之連結;「PCB智慧機聯網主題區」由台灣電路板協會與資策會合作,完成產業藍圖、標準的建立、促成示範性聯盟。

資訊來源:http://www.ctimes.com.tw/DispNews/tw/2007271106AL.shtml
五、大台南會展中心明年完工 特殊設計81公尺無柱
兼具多功能、可容納601個攤位的大台南會展中心已進入趕工階段,預計明(110)年初整體完工,屋頂形塑鯤鯓造型代表台南意象,利用特殊結構可在81公尺寬的空間不用柱子,屆時將委外營運,作為集會、活動、大型展覽的場館。

台南市工務局指出,大台南會展中心為市府工務局代辦經濟部國濟貿易局的展館興建工程,榮獲2019年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畫設計類特別獎,從2018年9月動工以來,會議棟及停車棟主體RC結構已完成,展覽棟目前進行桁架組裝及吊裝作業,預計9月底完成,11月底完成屋頂結構工程。明年完工後將有市府經濟發展局及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委外營運。

大台南會展中心展覽館屋頂以鋼構桁架方式形塑鯤鯓造型意象,特色為展場屋頂具有13組鋼結構,搭配全台首度使用於室內的鋼纜,工務局指出,此精巧的力學設計可在81公尺寬的空間不用柱子,讓展場開闊、動線無拘束;外觀則營造出貌似台南古蹟的紅牆斑駁歷史感及岩層堆疊感。該棟建物以鋼結構、複合牆等融合歷史景觀意象,整體工程預計110年初完工。

工務局表示,總工程經費20.02億元全由中央編列預算,規畫興建可彈性使用的601個攤位展覽,淨高為12公尺以上無柱空間,並包含1000人、800人會議室各1間、5間100人及2間20人等會議室空間,可容納小客車250輛供彈性使用的戶外廣場及小客車550輛、機車464輛停車空間。南市府指出,大台南會展中心將結合周邊的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以及智慧綠能產業研發專區、科學園區及工業區等,對於會展中心未來的招商及營運績效都將有很大助益。

資訊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326/4765596
           國際掃描              
一、「旅遊泡泡」破滅 多國疫情反彈 邊境管制又加嚴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旅遊業,歐洲、澳洲、紐西蘭等國構建區域間「旅遊泡泡」挽回損失的想法,也因疫情反彈而破滅。歐洲多國6月中起逐步放鬆邊境管制,但隨著西班牙病例激增,近日英、法、德等國紛紛重新對西班牙實行旅遊限制。而最早提出「旅遊泡泡」的紐西蘭和澳洲至今仍未能將其落實。

綜合BBC、澳洲廣播公司、路透報導,西班牙過去兩周確診病例激增,多日新增破千。德國外交部28日更新旅遊警示,建議民眾不要前往西班牙北部阿拉貢、加泰羅尼亞及納華拉3個高危地區。

義國家緊急狀態 延至10月中

全球多國已逐漸意識到過早解封的危害。義大利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7月底表示,儘管新增病例減少,但數據顯示病毒仍在義大利境內傳播,因此決定將本月底到期的國家緊急狀態,延長至10月15日。

聯合國:旅遊業首5月 損逾9兆元

疫情重創旅遊業,聯合國指出,全球旅遊業今年前5個月損失高達3200億美元營收,威脅數百萬人生計。損失的營收甚至是2009年金融海嘯時期的3倍多。
總部設於西班牙馬德里的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稱,各國因應疫情祭出的封鎖措施使今年前5個月的國際旅遊人數大減3億人次,或下降56%;這對全球旅遊業無疑是重大打擊。
聯合國指出,美國與中國是全球兩大旅客來源國,然而,兩國國際旅遊目前仍因疫情陷於停頓。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4/4742589
二、國際科技大展難敵疫情紛紛「線上化」,台灣小廠如何突圍
兩週前,全球科技產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美國已有 50 年歷史的 CES 展,不敵疫情因素,宣佈 2021 年的實體展會將改為數位展覽。今年因疫情因素,幾乎打亂了全球所有的經貿往來,同時由於疫情短期內恐怕不會結束,未來一、兩年的各大國際實體展覽,也很可能都必須因應時勢,改以數位化、線上化的方式進行。
 
這對於各大展會的主辦商而言,無疑是個急需應對的迫切考驗;但對於各國眾多參展廠商來說,卻是個重新審視參加展覽「初衷」的一個好機會。
以台灣眾多身處全球供應鏈中的中小型廠商為例:以往參與這類國際性大展,都需要一筆十分可觀的費用,人員和設備遠渡重洋不說,當地的住宿餐費、買(租)攤位、場地佈置、公關文宣品⋯⋯等預算更樣樣都是錢。
 
「為何國際實體展覽值得花費這樣的資源呢?」

大型展覽帶動的「會展經濟、會展效益」何在?
 
許多自世界各地飛來的買家,利用這短短幾天的時間,與有合作機會的廠商直接互動。會展中能夠現場看到產品並實際測試效能,就合作細節直接商談;如果彼此合意的話,還能現場簽定合作備忘錄,待展會結束後,再各自回去準備進行下一階段的合作。
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商,則能利用此機會,一方面探查市場行情、觀察競爭廠商產品;另一方面則可利用展會上取得的訂單狀況,進行接下來的產量預估、備貨,甚至是未來研發方向的調整等等。對於關心趨勢的業界人士來說,參與展會的各場演講及產品研討會,也是探知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活動。
 
時間久了,具代表性的大型會展,就像是產業界的年度盛事:大小廠商每年爭取在會場上曝光、發表新產品,甚至力圖引領接下來的市場走向。這類年度展覽亦成了在產業中有其特殊存在意義的例行活動。

這個業界默認的商業模式,也為展覽主辦單位的所在地帶來了金流、物流、人流及各項投資的資源──就像每年年初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 CES 消費電子展,早在半年前一開放報名,附近的旅館就瞬間客滿。
 
也因為背後牽扯的經濟效益太龐大,才會有許多主辦策展單位,不到最後一刻不願鬆口將展覽改為線上或延期、取消。
 
由於部分知名科技業者(主要是軟體業)的「線上策展」(如產品發表會直播等)已經行之有年,因此一開始業界對於科技商展線上化多持樂觀態度;但如今隨著國際各大實體展覽紛紛轉為線上,在近期廣泛運作了 2 、 3 個月後,許多廠商和與會者發現,參與線上展覽有其不盡理想之處:

因距離而疏離的買賣關係
 
首先,是買家對於產品的瞭解大打折扣:在實體展會時,買家能獲得廠商的專人解說、實際看到產品及效能;反觀線上能提供的資料雖然完整,但仍缺少實際觀看、觸摸產品的經驗。買家除非已對該品牌(或該廠)深具忠誠度,否則仍會對無法親眼看到的產品,在品質上或應用上產生擔心。
 
對於參展廠商而言,線上說明會或線上商談難免帶來的「距離感」,也會讓買家較難立即下訂單,考慮的時程會拉長、決策速度變慢。尤其若線上展收取的費用與實體展無太大差別,對於參展商而言,既然付出相近成本卻無法達到以前的效益,參展意願更將大大降低。
 
「連線品質」也成了一個問題:高頻載使用下容易不穩定的視訊及音訊,會造成線上展會的效益大打折扣;參與線上會展的人員,也較容易因其他環境因素而分心。
 
而且在歐美各大實體展覽中,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Networking在這業界各方人士齊聚一堂的時刻,利用展期中的晚會、酒會或另行「私約」附近其他場合認識交流、互相牽線,向來是業界人士行之有年,藉以擴展更多商業機會的慣例。但線上會展難以提供這樣的功能。同時,線上展覽沒有實體活動能籍由現場互動、人潮等判斷市場風向和趨勢,通常亦無法得知其它參與人員的身份,也會較難了瞭解潛在買家對於自家產品在市場上的意見回饋。

強化公司 / 雇主品牌、選對利基市場,將是成敗重點
 
對於位居產業關鍵地位的跨國大廠、知名業者來說,前述種種不利因素,或許還不至於造成嚴重衝擊。但對於包括眾多台灣廠商在內,國際知名度相對不高的中小型業者而言,卻很可能是攸關生存的大問題。
 
然而既然未來趨勢顯然已經無法改變,此時與其將重點放在「如何提升參與線上展覽的效益」;倒不如聚焦在「如何佈局線上行銷營運,以在業界突圍」上比較實際:
 
以往行銷人員的工作性質範疇,大致上有經營雇主品牌、展會推廣、舉辦銷售活動、消費者 / 顧客分析、市場調查、產業分析⋯⋯等。而在未來公司營收將大量倚賴「線上銷售」的新趨勢下,公司的人力及預算,都需要調整至能有效提升線上接觸潛在客戶的行銷活動上。
 
行銷需搭配線上銷售佈局,協助提供潛在顧客,如何在需要公司產品時,能聯想到或接觸到公司資訊,進而引導客戶觸擊公司 / 產品網站。當消費者在公司的網站上,能看見完整且清楚的商品/服務資訊,在符合公司形象的網站上獲得的良好顧客體驗。
在 B2C (企業對顧客)產業,由於大眾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在疫情中紛紛移轉至線上,但線上消費有著前述「看不見實體」的特性,因此消費者往往會傾向購買較知名的「大品牌」以避免品質上的風險。此時小廠能做的,就是確保產品在消費者心中仍有一定程度的知名度與口碑,像是「關鍵字行銷」、「口碑行銷」,或是購買潛在客戶消費平台上的廣告等,都是需要加強的重點項目。
 
而對於 B2B (企業對企業)的行銷來說,雖然不是所有廠商都有「自有品牌」可以經營(如代工業者),仍可以從「業界的口碑行銷」下手,例如若在業界某特定領域是前幾名的廠商,不妨在此時進行雇主品牌溝通,以吸引業界人員的關注,或是進行 CSR (企業社會責任)活動,推廣公司理念及知名度。
 
另外,若公司產品或服務屬利基型市場,客群將更易聚焦。未來若參與線上展會,可優先選擇規模較小、產業類別應用明確的展會。如此一來,由於來參與的買家為潛在客戶的比例較高,自產產品因其特殊性,也較能在所有競爭對手中突圍而出。

「大者恆大」下,小廠更要橫向、縱向協力
 
廠商或產品的知名度及線上曝光度,在「線上銷售」時,明顯會影響潛在買家的購買意願。因此如同前述,若本身已是業界大廠,將實體轉為線上營運的調整,必然會比小廠商更具優勢。
 
不管是前期能投入的人力物力、線上網站的功能設置、顧客網站體驗、服務資源⋯⋯等,對大廠而言皆不是問題。同時,在業界已有的知名度,更可以讓他們成為許多買家「主動探詢」的對象,他們自行舉辦的線上活動,也會有一定的聚焦效益。
 
像是 Microsoft 或 Google 等國際級業者,本身就有能力直接吸引業界及群眾的目光。他們未來仍會自行舉辦自家商品的線上展,直接鎖定對他們有興趣的眾多群眾與買家。
 
可是對於中小型或知名度不夠的廠商,沒有展會的聚光燈後,需要做的除了自行提升線上服務外,還有以下兩項重點:
 
一為嘗試更多的業界「橫向」合作、取代彼此廝殺,形成一個能吸引買家探詢的「群體」。小型業者此時可更積極參與業界商會,或是組成「線上活動的策略聯盟」。
 
二來,或許可以「縱向」結合上下游廠商,提供買家更完整的服務
除了能增強買家購買意願外,也可以籍由上下游互相引薦之力,在業界保有一席之地。
 
聚焦提供情境、強化線上展示
 
在過去,包括台灣廠商在內的許多中小型廠商,其官方網站上的資料因為公開性質,擔心其它競爭廠商的模仿也好、眾多資料管理不易也罷,通常不會對其產品有太詳細的介紹;產品間的差異性及特殊性,也難以從官網獲得比較。
 
但面對未來大家「被迫以網路銷售」的時代,潛在顧客必然會需要更多的資訊,才能引發他們對產品的興趣與認同。因此廠商需要比顧客更早一步,預先想到並提供自家產品、服務能使用的狀況;或提供一個鮮明的「使用情境」,讓買家快速理解產品的優勢。
 
如同提供 3D 商品應用圖、短篇的產品應用文案,或是更清楚地在網路上標示出使用產品或服務能提昇多少效能或減少開支⋯⋯等,都可以幫助買家初次接觸商品或服務時,能夠快速理解產品可為他們帶來的效益。

決戰線上客戶服務,數據分析帶來新的指標
 
最後說起線上行銷或業務,廠商務必要強化線上客戶服務。從自家官網是否能讓買家快速找到聯繫窗口聯繫方式,業務或客服是否能在限定時間內提供初步回應,對於電話或視訊聯繫的冾談,是否能有穩定的線上收訊品質,以及顧客是否能在網上快速的找到所需資源。
 
而這些行為模式,都能用網路上的記錄獲得數據,也能藉由數據分析,調整未來行銷、業務或客服工作的績效指標。像是業務人員回覆買家留下聯繫資訊的回應時間,或是行銷方案的點擊率等等。
 
也能利用這些數據調整網站內容或是經營策略,像是「顧客最常瀏覽哪些產品?」可作為銷售比重的業績預估。或是「公司產品最常見的問題為何?」,也可以針對這些情境,提供預先的說明避免顧客重覆詢問。
 
有鑑於近年來 AI 自動回覆成為部份大型廠商的客服主流,也需要檢視這些回覆內容是否符合顧客期待,或是在客戶不耐煩時,是否能快速提供客戶真人應對,避免因不良的處理造成潛在客戶流失。
 
良好的線上客戶體驗,是一個重新站穩市場的機會
 
在疫情前,世界各國的展會,是能彰顯廠商「業界地位」、買家合作機會、與會者探求趨勢的年度重點活動,當中亦有社群交流的性質存在。
 
然而在疫情發生後,卻如同一次意外的小型工業革命,讓很多商業模式已無法滿足未來時勢。在這個消費形態及行銷銷售模式「同步被迫改變」的時代,對於資源充足、能夠快速適應的廠商,自然相對能夠取得先機。
 
但對於那些已有好的產品、卻未能在固有的銷售模式中取得優勢的廠商,在線上營運、銷售的新戰場上,若能善用數據分析,滿足顧客線上體驗,提高在領域的曝光度以強化買家對公司及商品的聯結。這次的考驗也是機會,甚至可能逆勢創造出利基市場中的冠軍時刻。
 
資料來源: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3788
           會員園地              
會展內需強勁 TICC千人以上會展逐步回復
外貿協會營運的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高規格防疫配套,6、7月帶動會展內需商機,TICC周末假日更迎來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第五十屆年會暨學術演講會,規模近1,700人。

貿協指出,6、7月亦陸續舉辦千人以上的活動,多數為音樂演唱會或企業績效表揚大會等,此次為疫後時代首場正式會議,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指出,國內學會大會原訂於5月辦理,因疫情延至7月能順利舉行,有賴台灣各單位防疫優秀表現。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也配合防疫新生活運動,除了會場相關工作人員全程配戴口罩外,持續提供入口量測體溫、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消毒,以及在每場活動結束後,擦拭清潔會場內桌面、以酒精消毒使用過的麥克風及簡報筆、並更換麥克風罩,為主辦單位以及所有來館與會人員提供安心安全的開會環境。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727003441-260410?chdtv
中華民國展覽暨會議商業同業公會
11011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五號2樓2C20室  
TEL : 02-8789-6108  E-mail : [email protected]